2017年,康比特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于3月18日至26日在首都体育馆隆重开幕,标志着第39届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的盛大举行,同时也是该赛事首次在我国这片土地上绽放光彩。经过九天的激烈角逐,我国队伍最终仅取得第十一名的成绩,与赛前预期相比,差距颇大。无论是参赛队伍的表现,还是赛事的组织工作,本届女子冰壶世锦赛都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赛 队伍尚未成熟 选材捉襟见肘
本次世锦赛在我国境内举办,加之传奇队长王冰玉的归来,以及亚冬会上的金牌荣耀,这些因素共同使得女子冰壶世锦赛备受关注。然而,教练谭伟东却指出,尽管王冰玉和周妍重返队伍,但中国队目前正是一支全新的阵容。他坦言:“她们目前的状态最多只能达到巅峰时期的七八成,而队伍正处于新老队员交替的关键时期。”世界各地的顶尖队伍实力日益增强,以往人们常言大家实力相当,可如今实力差距显而易见。因此,我们当前的任务是在努力争取平昌冬奥会参赛资格的同时,着手为2022年的冬奥会做好充分准备。
在本次赛事中,中国队以2胜9负的成绩结束征程,分别战胜了韩国与丹麦两支队伍。然而,在败局中,有五场比赛的失利分差不足两分,更有两场鏖战至加时。这充分说明,尽管在本届世锦赛上表现不尽如人意球迷网,出现了诸多失误,但中国队始终未曾轻言放弃,全力以赴直至比赛终章。或许正如教练马塞尔以及众多对手所感叹,中国队并未得到幸运之神的青睐。
王冰玉荣膺了由所有运动员共同选出的弗朗西斯-布罗迪奖,老将们的毅力固然令人动容,然而教练谭伟东却指出,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我国女子冰壶项目的选材范围过于局限,仅有两百余人参与,导致人才断层严重,老将不得不再次披挂上阵。在目前参加世锦赛的阵容中,有三位运动员曾是2009年世锦赛的参赛者,而另一位队员王芮,之前的主要成绩主要集中在混双双人赛场上。80后球员遭遇体力挑战,王芮承受着多项目竞争的压力。组队时间过晚,选材基础薄弱,老将们的实力尚未完全恢复。然而,谭伟东坚信,不能因为几场比赛的失利就拆散这个团队。他强调:“我们是一个整体,队员们需要根据长期的配合来调整,目前我们的磨合时间还十分有限。”首都体育馆的走廊里,那张2009年女子冰壶世锦赛夺冠的影像依旧挂在墙上,带着笑意迎接每一位路过的行人,画面中的人物正全力以赴地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下一场比赛。
办赛 准备充分到位 目标2022
2017年女子冰壶世锦赛的举办地最初定在上海,然而,为了更有效地营造赛事氛围,并为冬奥会的筹备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将赛事移师北京,相关筹备工作也自此展开。此次赛事的成功举办,最大的成果体现在软硬件设施、工作人员、志愿者服务以及普及推广等方面,均迅速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运动员们参加奥运会有着固定的周期,而筹备工作同样遵循这一周期。随着平昌冬奥会的临近,众多奥运前的比赛即将陆续展开。由于新场馆尚未完工,最先面临挑战的便是现有的主要体育馆。作为有着丰富赛事举办经验的场馆,首都体育馆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与世界级大赛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办方在入驻后,陆续增设了面部识别系统、抽湿设备等众多临时设施。
运动员们为了备战2022年的赛事进行训练,同时,相关的配套人员也在同步进行训练。国际冰壶联合会派遣了12位国际裁判、技术官员以及2位国际制冰师,而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以及中国冰壶协会则分别选调了32位国内裁判和12位制冰师,他们共同参与到了赛事的组织管理工作中,以便学习和提升相关技能。本次赛事由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负责发起,旨在为2022年冬奥会的冰壶比赛提供优质服务。组委会采用了国际化的扁平化管理模式,设有十个部门和一个中心,涵盖新闻部、新闻中心、科教处等部门。整个运行团队规模庞大,成员超过120人,其中专业运动员志愿者接近百人。
在整个赛事筹备期间,我国与国际同行相比,在冰面铺设方面存在显著差距,这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制冰师仅能完成底层冰面基础的铺设工作,而上层冰面的铺设则完全依赖两名外籍制冰师,他们使用的是进口设备。制冰师的等级从初级到四级不等,而世界级大赛规定,顶层操作必须由四级制冰师来完成。此外,制冰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也全部为国外进口。
邵晓军秘书长透露,此次赛事,国际壶联选派了14位工作人员参与,参赛队伍共有84名成员,而转播团队人数超过100。在赛事期间,他们与外国专业团队展开了广泛的沟通与协调。因此,本次世锦赛得以对冬奥会冰壶项目进行模拟预演,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了问题并及时解决。
推广 普及收效良好 后期持续投入
本次赛事的推广涵盖了赛事直播、观众招募、冰壶文化推广以及赛后宣传四大板块。在世锦赛期间,现场观赛的人数达到了12万。赛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长达150多个小时的电视转播,覆盖了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在黄金时段对比赛进行了多场次的现场直播。
本次赛事的入场券中包含了一定数量的免费赠票,邵晓军透露,这些赠票涵盖了北京市下辖的16个区的学校与行政机构。起初,观众们对此并不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主动索要门票。在加拿大与俄罗斯之间的决赛中,体育馆内座无虚席。经过九天的观赛体验,观众们的加油声不仅变得专业,而且充满了热情。此次比赛实际上也为观众提供了一次极佳的观赛礼仪学习机会。
本届世锦赛的体育展示部分包含众多巧妙安排,在普及冰壶世锦赛相关资讯之际,更设立了一个长达十米的迷你冰壶体验区域,使得观众得以亲身体验投掷冰壶的乐趣。
为了普及冰壶文化,赛事结束后,主办方对冰面进行了连续四天的精心维护。在这段时间里,北京青少年冰壶锦标赛的选手们得以有机会步入世界级的赛道,体验冰壶运动的独特魅力;而在接下来的两天,场地则向北京市各区体育局代表、市民以及媒体人士开放。
尽管冰壶项目目前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且成本高昂,一次世界锦标赛所吸引的关注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公众对参与项目的热情,然而,邵晓军指出,已有众多资本纷纷涌入,而“仿真冰”技术的研发有望显著减少运营费用。若一切进展顺利,凭借我国人民的传统智慧,冰壶运动的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