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记者手记:经过八天的等待,在“冰立方”场馆内,中国队的胜利终于到来。
新华社记者张悦姗
2月11日,我国运动员王智宇(位于左侧)与许静韬一同参与赛事。这一天,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办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壶男子循环赛上,我国队伍以5比4的比分击败了丹麦队。新华社摄影记者曹灿捕捉了这一精彩瞬间。
在北京冬奥会的冰壶男子四人赛11日进行中,中国队成功战胜了丹麦队,终于迎来了久违的胜利。在此之前,中国冰壶混双队曾在2月2日和3日连续两天获胜,但此后便未曾再尝到胜利的喜悦。从9日开始的男、女四人赛算起,中国队已经连续八天、参加了11场比赛,却始终未能取胜。
中国代表团在冬奥会首战告捷,赢得“开门红”之后,许多人都好奇地询问我国冰壶队在本届赛事中是否有望争夺奖牌。我暗自思忖,若是他们阅读过资深冰壶记者对冰壶项目的预判分析,便不会提出如此疑问。分析中提到:北京冬奥会的三枚冰壶金牌,很大可能仍将落入欧美强队手中,而我国冰壶队或许能在某些场次中,有望击败这些强队。
不过我当时也没想到,3日之后的下一场胜利要等这么久。
在10日的赛事中,男队在午后与俄罗斯奥委会队交手时,尽管手握胜利,却因连续失误而错失良机;而晚间,女队在与瑞士队的决战中,年轻的队长韩雨在最后一局又犯了违规出手的错误,从而错过了逆转胜的机会。
这几日,记者们在混采区里行事格外谨慎。我国冰壶队伍中,年轻队员占据了相当比例,众人都不愿目睹他们失落与自责的神情,更不愿看到女队员泪水涟涟。
中国队在比赛中展现出的拼搏精神和友好态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与欧美劲旅交手时的勇猛无畏,还是比赛失利后向美国混双选手赠送的冬奥会纪念章,这些场景都让人难以忘怀。
赛场上,中国队员们间的深厚情谊同样让人感动。在混双赛事的最后一轮较量中,我国选手遗憾败北,范苏圆在混合采访区里情绪低落,而队友凌智则一直轻揉她的肩膀,给予慰藉:“我们场上并肩作战,如同一体,她的失误,也是我的失误。”
在四人竞赛中,队长的角色尤为关键。马秀玥强调,身为队长,她需对整个团队负责,她会与每位队员进行充分沟通,处理事务时兼顾他人的情绪,唯有摒弃争斗、乐于分享球迷网,方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队长负责尽职,队员们自然会给予他们支持与理解。在马秀玥与丹麦队的比赛中,第九局时她犯下了明显的错误,她当时感到非常愧疚,队友们却给予了她诸多鼓励,他们告诉她:“这个球没打好,还有下一个球可以努力;下个球再失手,还有下一局可以争取,不要慌张。”马秀玥这样回忆道。
中国男子冰壶队、女子冰壶队以及混合双打队伍共有12名运动员,其中仅有两人有过平昌冬奥会的参赛经历,整体而言,他们的国际赛事经验相对匮乏。尽管因疫情防控措施,观众席上仅有一小部分座位被几百名观众占据,然而,这些人却是我国队伍最为坚定的粉丝。
之前未曾体验过,但置身现场,听闻众人的欢呼声,马秀玥感到异常愉悦。冰壶赛事往往持续长达两小时,无论中国队展现出精彩的默契配合,抑或是出现失误,观众们总是毫不吝啬地给予热烈的掌声。
11日的赛事告捷,男队成员们依次穿过了混合采访区。与往次赛事无异,邹强与许静韬依旧羞涩地提着背包,手持冰刷急匆匆地赶路,而王智宇与马秀玥则在记者的邀请下驻足,接受了采访。然而,这一次,他们的面容上终于露出了笑容。